一、积极调研,了解社会需求
学校多次组织科技人员前往德州开发区、聊城市各县及周边地区的下属企业考察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方向,征求企业对高校的建议等,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选择重点企业调研、合作,并接待前来我校考察、洽谈合作项目的省内外企业五十多家。2008年下半年以来,组织专家前往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昌华造纸机械有限公司、高唐时风集团、临清银河纸业、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山东瑞利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华信塑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阳谷电缆集团等企业进行深入洽谈,实现了多项实质性及意向性科技合作。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开始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又组织专家前往茌平县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山东鑫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冠县冠洲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并组织相关专家参加了创通公司“微功耗模拟量与数字量自动控制与远程传输系统的研发”新产品技术研讨会和高唐县三十里铺镇“科技产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洽谈会”。
二、搭建平台,推进科技创新合作
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联系、沟通,分别在我校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凯思博宏环保节能技术研究所(聊城)”、“聊城大学东阿阿胶研究院”、“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聊城大学实验室”、“聊城大学/广东炜林纳功能材料联合研究所”、“聊城大学中通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聊城大学昌岳节能门窗研究所”等校地共建机构13家。并在东阿阿胶集团、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山东昌华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瑞利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省临朐县山旺国家地质公园等单位建立了聊城大学产学研实践基地。在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的同时,学校科技产业处加强了共建机构的管理工作,促使相关学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共建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充分发挥现有共建机构的作用,有效推进了我校的产学研结合工作。
三、开拓思路,寻找新的校企结合点
学校紧抓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倾斜的机遇,拓宽立项渠道,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联合申报国家科技立项和基金。2008年,我校理工学院与聊城市创通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了“山东省信息产业专项发展资金” 项目:“视频终端驱动器及双向掺铒光放大器的产业化研究”;校高新技术服务公司与理工学院联合,成功申报了“聊城市科技发展计划资金” 项目:“居室智能化网络监控系统的研制”。通过校地、校企的紧密合作,我校2008年至今共获得横向课题50余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力度,组织相关学院、校高新产业集团联合聊城市企业申报了“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等产学研合作类项目11项,申报数量较往年显著提高。